學員交流分享一
毛澤東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鮮明地指出了共產黨人的宗旨觀、生死觀、是非觀和團結觀,對我們的黨價值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崇高的,也是具體的。既集中體現(xiàn)在黨的章程和黨的指導思想上,也具體體現(xiàn)在無數(shù)像張思德這樣普通又不平凡的先進模范人物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人民服務》的主人公張思德是我黨先進群體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分子。他18歲參加紅軍,22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犧牲時只有29歲。在黨的隊伍中,他是普通黨員;在人民軍隊的隊伍中,他是普通士兵;在整個革命隊伍中,他是無名英雄。但在短暫的生命中,他把黨的革命目標化作樸素的日常工作,忠實無私地在每個崗位上堅持為人民服務,最后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你能說他不是英雄嗎?在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中,他是英雄,是人民的英雄。如果回看我黨歷史上的先進楷模,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教育中成長起來的。雷鋒同志正是這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用寶貴而短暫的一生,詮釋了這種偉大精神。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作為一名普通人,如何活出有價值的人生?作為一名黨員,如何堅守初心使命?在這些問題上,《為人民服務》這篇經(jīng)典文章給了我答案。(人力資源部 張怡然)
學員交流分享二
我就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一文談一談人生的意義問題。
白求恩大夫的家境優(yōu)渥,有宅院和馬車,他能放棄一切來到中國,是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發(fā)現(xiàn)了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和為之奉獻一生的共產主義信仰。盡管當今世界已不需要我們時刻準備奉獻生命,但生命的意義等問題依然值得每一個人思考。這里分享三個反例。
第一個,是我認識的一位學長,他認為人生找不到意義,并且總是到關鍵時刻放棄學位、從頭再來,前后兩次,以至于一生蹉跎。第二個,是一位正讀初三卻鬧退學的小朋友,他認為讀書沒有意義;但同時他又拼命琢磨人生究竟該追求什么樣的意義。他和我說:為什么我在這個年齡段遇到這個超越我能力范圍的問題?第三個,是胡適的一部短篇小說《一個問題》的主人公子平。他一直追問一個問題:“像我這樣養(yǎng)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嗎?”
這三個例子串起來,在我看來其實是同一問題,即意義問題的不同側面。我們不能像子平一樣求而不得、蹉跎一生,也不能像學長一樣不斷在關鍵時刻放棄,亦不能像小朋友一樣自怨自艾。我們要如毛主席一樣,保持思考,同時有足夠的戰(zhàn)略定力與耐心。或許,白求恩同志這種國際主義、共產主義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你我關于意義問題的答案。(法律風控部 鄒毅濤)
學員交流分享三
3月15日,支部組織集體學習了毛主席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我頗受啟發(fā)?!陡脑煳覀兊膶W習》是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所作的報告,是延安整風運動的指導性文獻,報告猶如星星之火,在當時快速掀起了全黨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的熱潮。
報告首先肯定了我黨二十年來所取得的對馬列主義的豐富認知,同時也指出面臨著的很大的缺點,給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事業(yè)更進一步帶來較大挑戰(zhàn)。毛主席概括指出了當前我黨研究學習的三個方面缺點,包括我黨對于國內國際一些問題的研究不夠系統(tǒng),缺乏歷史研究的氛圍,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從毛主席的文字里,我能非常強烈地感覺到毛主席對于學習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這正與他一直所倡導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唯物主義方法高度吻合。
繼續(xù)往后研讀的過程中,能了解到毛主席用了大量筆墨對主觀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兩種互相對立的理論做了鮮明對比,利弊之分高下立見。而正是這種顯而易見的對比,讓我看見一位杰出領導人的殫精竭慮,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毛主席對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態(tài)度和理論方法來武裝中國革命思想的呼吁倡議。
雖時隔80余年,《改造我們的學習》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報告不斷告誡著我們要規(guī)避主觀主義態(tài)度,實事求是,通過持續(xù)學習,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更好解決現(xiàn)實問題。(基金事業(yè)部 陳明)